本报记者 张莎
“有个居民退休时工龄只有28年零11个月,能不能多交1个月养老保险,满29年再办退?”
“有个小孩买的城乡合作居民医保,她检查出扁桃肥大,在石桥铺的中民耳鼻喉医院动手术,能报销吗?”
10月22日一早,随着手机“滴滴”作响,九龙坡区社保局“微办公室”在这样一个个问题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找准服务短板
“微办公室”覆盖19个镇街、215个村社
九龙坡区社保局是民生重地,所涉及业务关系着辖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然而,九龙坡区社保局副局长李黎却发现,办事服务大厅社保窗口竟也是矛盾重灾区。
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区社保局办事服务大厅有56个窗口,日常接待群众1000人次以上,大厅每日音频分贝均在74-130之间。“矛盾交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保政策层多面广,较为复杂,很多群众难以准确理解,又没有在所在镇街、村社进行了解,或基层社保工作人员一人多岗、对政策掌握不准,无法在第一时间为老百姓讲清楚、说明白,造成群众多次跑路、多次排队,从而积累下怨气与怒气。”
为补齐区域民生短板,从2017年7月起,九龙坡区社保局走访辖区每个镇街、村社,建立微信群,成立虚拟的“微办公室”,有意识地将各镇街、村社社保工作人员补充到“微办公室”里来。
截至今年8月,九龙坡区社保系统“微办公室”已实现全区覆盖,里面有475名成员,除社保局职能科室科长、业务骨干外,还有全区19个镇街社保所所长及窗口工作人员,以及辖区215个村、社区的社保员。
李黎介绍,“微办公室”的功能就是第一时间合力解决基层社保问题,村、社社保员在问题解决、业务熟悉后,对群众进行政策的再宣传、再普及,从而实现社保系统区级、镇街、村社区三级工作联动,形成民生业务的纵向穿透。
问题不过夜
社保骨干每日“扫雷”
在这个475人的“微办公室”里,来自九龙坡区215个村、社区的社保员随时抛出问题,社保局各相关职能科室科长和19个镇街的社保所所长分别“认领”,精准回复、机动灵活、效果明显。
九龙坡区社保局养老科科长谢苏、个体参保科科长刘云艺、医保科副科长张凤等业务科长,都是“微办公室”的骨干成员。
一天中午午饭时间,有人@刘云艺:“麻烦问下,以前当过兵,退休时算不算工龄?”提问的是二郎社区的社保员刘杰,他说有居民到社区咨询这个问题,由于不太确定,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谢家湾街道大公馆社区社保员曾宏伟又@张凤:“请问下,重庆的退休职工医保居民在深圳住院能不能报销?”
刘云艺和张凤放下餐盘挨个答复,直到大家弄清楚、搞明白为止。
对于这个“微办公室”,九龙坡区社保局有一条硬性规定:问题不过夜。
谢苏表示,建立“微办公室”后,他们多了一项工作——“扫雷”。“雷,是指政策没有解释到位的盲区或者误区。”刘云艺说,一般上午工作比较忙,“扫雷”通常是在中午休息时或晚上进行,大家把工作当娱乐,把回复问题当聊天,一问一答间,不仅基层社保员的业务得到提升,他们也对业务流程更加熟悉。
掌上办公
“微办公室”月均解决问题近200项次
“有了‘微办公室’,老百姓的怨气消了,跑腿少了。”九龙坡区含谷镇新营房村社保员牟元玲告诉记者,前不久,一村民去世,其家属因户口不同户,没有继承关系的印证材料,近十个人涌到办公室,问她如何处理。
“说实话,对这个问题我经验不足,也是拿不准,只好先安抚对方,再把问题发到‘微办公室’里集思广益。”牟元玲没想到,20分钟后,镇社保所工作人员蒋灵芝和二郎街道资深社保员黄继兰相继解答,明确表示家属可以通过其它材料如户籍档案等进行印证。
蒋灵芝的回答获得好几名村社社保员点赞,他们说,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业务问题,这下知道如何解决了。
牟元玲当即告知村民家属如何准备资料,并陪同他们到当地派出所获得了印证材料,再到区社保局办事服务大厅顺利办完死亡待遇领取手续。
就是这个小小的“微办公室”,仅今年9月正式全区覆盖以来,实现掌上办公、执行合力办件,已月均解答问题近200项次,涉及养老待遇、退休年龄、退休条件、农转非待遇水平、特病办理、城乡合作医疗等几十项内容。
据九龙坡区社保局统计,今年9月,到社保办事服务大厅进行个人社保业务咨询的人数为1.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00余人次;产生咨询类信访17件,比去年同期减少35件。
此外,村社社保员向群众普及办理事项所需资料及流程,群众前来办事资料不齐、反复跑腿现象也大为改观:9月以来,群众办理养老抚恤金业务未出现一例资料不齐情况;涉及复杂继承关系的死亡待遇核算业务,窗口耗时从十几分钟缩减到四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