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咏梧,原名彭庆邦,小名彭安南,化名王志白。19l5年2月出生于云阳县红鹿乡(今红狮镇)彭家湾。彭咏梧5岁时以教书为业的父亲去世,从小和母亲、祖母相依为命。幼时在红狮坝易家祠堂私塾读书。他从小胸怀大志,聪颖好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乡邻的称赞。l931年秋天,16岁的
彭咏梧 彭咏梧刚刚跨进云阳县立初级中学(今云阳中学)的大门,“九·一八”事变发生。小小的云阳县城,同全国一样抗日怒潮开始沸腾。因彭咏梧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和抵制日货的运动,学校当局竟认为他是言行不轨的“危险分子”,要默退他。后经母亲四处托情,才勉强留校学习。1935年1月l9日,云阳县城响起了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的枪声。起义失败后,大批的人员被捕。其中2O岁刚出头的共产党员、突击队长蔡明典,在走向刑场的路上,眼喷火,头高昂,边走边宣传,不断高呼:“打倒蒋介石!”“共产党万岁!”的情景,对彭咏梧的震动和教育很大。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步行一百多里路,去到蔡明典烈士的家乡农坝,寻找共产党,这种既天真又幼稚的行动,未能如愿。恰在此时,四川军阀郭汝栋打着抗日救国旗号来云阳招收军官学员,彭咏梧决定从戎救国。但到武汉后,才明白训练后是去江西充当打共产党的炮灰,悔恨失望之余,便偷跑回云阳。
1937年秋,彭咏梧考入四川省万县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3年革命先辈肖楚女在这里任教,便播下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学们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彭咏梧一走进省万师,便投身在革命激流中,主动参加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读书会”,积极投身各种抗日活动。不久,他便成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一员。他的积极活动和进步言行受到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重视,1938年10月,由中共省万师党组织负责人王庸介绍,彭咏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斗争的需要,不久便任学校分支书记。1939年6月总支书记王庸被迫离校,他又接替王庸领导全校党的地下斗争。1939年夏天,万县中心县委曾派彭咏梧到重庆,参加中共中央南方局党训班学习,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训。
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对彭咏梧在校的革命活动有所觉察,准备对他下毒手。万县中心县委,立即通知他撤离省万师,秘密转移回云阳、奉节等地活动。1940年8月,彭咏梧接任云阳县委书记。他立即着手整顿党的组织,营救同志,将已暴露的共产党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利用与红狮乡乡长闵竹松的同乡、同学关系开展统战工作,改善工作环境,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3月,由于云阳县委委员冉贞淳被捕叛变,县委机关暴露,彭咏梧将县委机关设于双江木古坝陈德云家,彭咏梧化名吴先生以做丝线生意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彭咏梧奉中共中央南方局之命赴重庆任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具体负责领导重庆沙磁区、新市区一带党的地下工作。同时以国民党中央信托局职员的身份作掩护,遵照党组织指示割断与家人、亲友的一切联系,并于1943年与重庆新区区委委员江竹筠(江姐)扮作假夫妻为掩护,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工作。1945年经党组织批准与江竹筠结婚。
1946年3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重新建立重庆市委,彭咏梧仍任委员,负责宣传工作,重点领导全市学生运动。同年12月24日,美军强奸北京大学学生沈祟事件发生后,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全国学生掀起抗议美军强奸暴行的爱国运动。彭咏梧根据市委决定,于1947年1月16日组织领导了重庆63所大、中学校师生16000多人的反美大游行,并把抗暴运动扩大到工商界、文化界及各阶层。为响应北平和南京学生提出的全国学生在6月2日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总罢课和示威大游行,彭咏梧每晚四处奔波联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六二”大游行。当局对此有所风闻,决定6月1日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进行一次大逮捕。彭咏梧获知消息,一方面通知有关人员进行隐蔽;另一方面布置已暴露身份的同志转移。同时,发动师生罢教罢课,组织营救被捕人员。
1947年2月28日,党的喉舌《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查封,从此,党的声音,人民解放战争的真实消息被封锁。重庆市委决定由彭咏梧办一张党的地下报纸。彭咏梧很快便与办地下小报的党员刘镕铸、陈然、蒋一苇等取得联系,迅速办起了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挺进报》。《挺进报》刊登有关党的文件、指示和秘密抄收的新华社广播稿,使党中央的声音、解放战争的消息及时传到广大读者之中,使《挺进报》在重庆乃至大西南起到了《新华日报》的部分作用。
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彭咏梧任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负责下川东武装斗争。11月下旬,彭咏梧带领江竹筠、吴子见经万县(今万州区)到云阳,在云阳县农坝乡鹿塘坪(今江口镇六坪村)赵唯家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后改为“中国共产党川东游击纵队”),彭咏梧任政治委员,赵唯任司令员。根据地域划分,下设巴北(长江以北的大巴山)、奉(节)大(大宁,即巫溪)巫(山)、七南(长江以南的七曜山)3个支队。拉开了下川东武装斗争的序幕。会后,彭咏梧便带领江竹筠、吴子见从云阳去奉节青莲乡开展武装斗争。青莲乡是奉节、云阳和巫溪三县交界的偏远山区。彭咏梧等来到青莲乡后,积极开展建党、组织武装和进行统战等工作,发展了在当地群众中影响较大的贺德明、萧克成、陈太侯等人入党,成立了党的奉大巫工委。12月15日晚,彭咏梧在奉节昙花乡母圣垭召开奉大巫支队成立大会,陈太候任司令员,彭咏梧兼任政委,蒋仁风任参谋长。到1月上旬,青莲乡已组织了l00多农民群众,积极准备武装起义。研究决定:1月8日在云阳县云安盐场和大宁县(今巫溪县)大宁盐场同时起义,夺取两盐场税警队的枪支,提取税款,然后迅速壮大游击队伍,开辟奉、大、巫游击根据地。但由于游击队起义的消息被泄漏,敌人加强了防范。彭咏梧当机立断,决定按时改袭云阳商业重镇南溪和大宁西宁桥乡公所。1948年1月8日,游击队从青莲乡出发来到云阳县桑坪文家寨。次日凌晨,袭击了南溪,攻下南溪乡公所和八大米粮铺,缴获了机枪1挺、步枪52支、短枪6支,子弹6挑和一些物资。击毙了企图反抗的刚卸任乡长胡汉章,并俘虏了新上任的乡长刘文朗。袭击西宁乡公所的游击队没有费一枪一弹,便缴获了敌人的二十多支枪。
彭咏梧领导的游击队威声大震。袭击南溪和西宁后,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慌万状,立即调兵遣将,派一个师到万县驻防,把下属三个团的兵力,分别驻进奉节、巫溪和开县。同时还命令伪专员李鸿焘从云阳、奉节、大宁和巫山抽调保安队拼凑成一个团,由他到南溪亲自督战,对游击队进行“围剿”。大敌当前,彭咏梧却镇定自若,对同志们说:“游击队就是打游击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暂时隐蔽下来,再找时机,杀他个回马枪。我们搞武装斗争的目的之一,就是牵制敌人,拖住国民党的兵力,为实现全国解放作出努力。现在,看起来是敌人的大军压境,实质上是我们一支小小的游击队,正在牵着敌人三个团的鼻子走。”
1月11日,队伍向奉节县老寨子集结。彭咏梧、陈太侯等1O多人一路,走到青莲乡与竹园乡交界的铜钱垭。碰巧袭击西宁桥的游击队员,先一步来到了垭口的小店歇脚。正在这时,奉节的保安中队开来青莲乡“围剿”游击队。于是,两队人打了个伏击仗,把保安队打得东逃西窜,活捉了中队长余志,缴获了1挺机枪,1支马枪,战斗很快就胜利结束。
由于敌众我寡,敌人正在东、南、西三面建据点,妄图把游击队重重包围,伺机发动攻势。彭咏梧决定将游击队兵分两路,往外线转移。一路由卢光特、吴子见率领向西去云阳,去与赵唯领导的巴北支队会合,1月14日深夜出发;另一路由彭咏梧、蒋仁风直接率领,向北直往巫溪红池坝进发。
1月15日,彭咏梧带着游击分队从老寨子出发,故意往有敌人驻兵的竹园坪场上走。走了十多里,就在石峡子一座箭楼内驻扎下来。入夜,再折转向北到红池坝,由于路径不熟,又连夜急行军,队员们感到分外饥饿、疲劳。队伍进入黑沟淌(今巫溪县平安乡境内)时天色已明,只要从这里往下走一二十里,再翻过对面的大山,就离红池坝不远了。恰在这半坡有间农舍,便决定布好岗哨,稍事歇息弄点吃的。此时,国民党581团连长陈某得到了游击队正在黑沟淌暗洞包休息、吃饭的消息,便兵分三路,从左右两侧和后方,将游击队团团围住。忽然传来哨兵的信号枪声。“有情况!”彭咏梧的话音未落,敌人的机枪、小钢炮,一下子都响了起来。彭咏梧便组织队员分别突围。一部分队员冲出房屋,飞速进入森林隐蔽。
彭咏梧带着刘景太、小熊等队员,从厨房后门冲出去,冒着枪林弹雨,往斜坡突围。当他们冲下斜坡,爬上陡坎,跨上小路,只要再往前一步便踏进树林。此时刘景太不幸中弹负伤,滚下路边的陡坎。这时,彭咏梧毫不犹豫,转身飞快跳下去,扶起伤员,使出全身力气将他向坎上送。“快爬上去”彭咏梧一次又一次扶起伤员,大声说。伤员摇摇头“别管我!你……你快走!”“不!我们一起走!”彭咏梧回答斩钉截铁。彭咏梧回头一看,从正面突围的同志,多数已跑下坡地,进了密林,脱离了危险。他们是最后突围的,小熊被敌人的火力压着,在上面的小路边不能动。彭咏梧吩咐伤员小刘:“两手向上抓牢。”边说边把头伸进小刘的胯下,慢慢将伤员往上顶,同时又用两手,把伤员的一双脚往上送,突围眼看就要成功了。这时,疯狂的敌人,看见还有游击队员在动。于是,敌连的火力,一齐向这个目标射击。彭咏梧急忙命令小熊:“快卧倒!”就在这时,敌军一串罪恶的子弹射中了彭咏梧。只见他一个踉跄,扑倒在大石边。身中数弹的彭咏梧,这时费力地从身上摸出一张小纸条,急促地对小熊说:“这,是一个去云阳接头的关系,你……你拿去交给突围出去的领导人……”但是,敌人的火力压得小熊抬不起头。情况万分危急,决不能留给敌人一丝一毫的把柄。老彭艰难地将手收回来,把纸条塞进口里,细细咀嚼着,慢慢咽下去。把党的秘密,永远藏在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心里。
敌人为了发泄对共产党的刻骨仇恨,竟野蛮残暴地砍下了彭咏梧、刘景太和另外两个牺牲队员的头。押着农民挑到五六十里外的奉节县竹园镇场上,挂在城楼上示众。后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头取下来安葬在竹园坪对面的宝塔梁上。
1951年10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彭咏梧为烈士。
解放后,奉节县人民政府将烈士的颅骨和身架骨合葬在奉节县城中心广场旁边,后又建立了彭咏梧烈士陵园。1986年国庆节,在云阳县城广场上,彭咏梧、江竹筠两烈士的塑像落成揭幕。每年清明节,无数群众在此举行瞻仰、悼念活动。云阳县城搬迁至双江后,两位烈士新的塑像矗立在新县城民德广场。原塑像被搬迁至彭咏梧的故乡红狮镇咏梧社区,并在母校红狮镇彭咏梧小学建立了彭咏梧纪念馆。
云阳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