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网讯(记者 李充 唐斌)凝心聚力献良策,蹄疾步稳谱新篇。连日来,出席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云阳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谈体会、提建议、话愿景,共绘巴渝美好蓝图。
建议一: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决胜全面小康,圆梦2020
2019年,云阳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全年实现减贫7115人,脱贫户“零返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
“彻底拔掉穷根子,离不开资金作后盾。”市人大代表、县扶贫办主任李兴琼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好脱贫攻坚战,资金支持是补齐短板最重要一环。建议在国家和市级层面要持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建议二:将三峡库区作为中药材种植业先行示范区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中,中药产业又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中药产业,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努力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群。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我们可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到坐标。”多年在康养产业领域摸爬滚打的市人大代表邹隆琼、张成生认为,三峡库区是中药材资源重要宝库,约占全国中药材资源的11%,加上不少区县也将中药材种植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和脱贫增收的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给予支持,产业优势逐步显现。但是重庆中药材产业发展也遇到了种植散乱、单品种规模小、产量质量保障不够等瓶颈。建议将中药材作为三峡库区农业领域支柱产业,制定中药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成立中药材鉴定与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中药农业研究院,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建议三: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船舶污染物水上回收站建设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水资源十分丰富,保护长江母亲河生态环境是应尽之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船舶污染物排放的处理能力提升十分重要。”市人大代表王平和谭建强建议,市级层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统筹规划在沿江各区县建设船舶污染物水上回收站,对进入重庆段水域航行、停泊、作业船舶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免费接收全覆盖,真正实现船舶在长江零排放目标。
建议四:给“两群”更多倾斜,“东风西风”一起吹,“大鸟小鸟”比翼飞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动“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是市“两会”上代表们尤为关注的“高频热词”。
云阳作为“一区两群”中的一员,如何在“双城记”“经济圈”“一区两群”中主动作为,是大家思考最多的话题。代表们建议,市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高度重视自身发展;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政权建设、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坚持“一盘棋”的前提下,尽可能对发展相对滞后的“两群”地区给与更多倾斜,防止“一区”与“两群”差距拉得更大。
代表们提出,要规划布局渝东北、渝东南物流通道、货运铁路等重大骨干基础设施;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要布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群,实现生态工业顶天立地;“十四五”交通规划要重点解决骨干网与局域网的连接路问题,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基地到高速下道口时间最快、距离最短;将万云开作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核心,从市级层面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加大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补偿。
建议五:挽回“县中衰落”,办公平有质量教育
市人大代表卢军是云阳县高级中学校长,对区县教育发展比较关注。今年市“两会”上,他带来了县级中学如何发展的建议。
卢军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就应该要立足于办好百姓身边的学校。但近几年来,我市“超级中学”在基础教育领域攻城略地、迅速发展壮大,严重破坏了基础教育的生态,影响了教育公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县中”的普遍衰落。
卢军建议,市上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县中衰落”问题,建立统筹分担区县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差异化地加大对区县普通高中,尤其是贫困区县的普通高中的投入,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坚决落实整治“掐尖”现象,严格控制“超级”中学发展,重构基础教育良性生态。
在市“两会”期间,云阳代表团的人大代表还带来了关于医疗、小微企业发展、垃圾分类等民生实事的建议。
代表建议,市上应安排专项资金对公立医院予以贴息补助,逐年化解公立医院债务风险;建立完善村医社会保险保障制度,解决村医后顾之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要对“两群”地区予以倾斜,制定区县差异化补助政策,分区域分行业给予差异化补助;建立市级统筹联动机制,拓展外出务工人员培训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整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吸引人才回乡,加强对本土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干部待遇,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问题;确立预算资金,加快推进“两群”地区垃圾分类各环节设施设备配套,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