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网讯(记者 李充 刘雪梅)“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5月9日,云阳县政府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云阳分馆正式授牌成立,标志着云阳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区域博物馆联合发展的创新之路进入了实践发展的新时期。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云阳地处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古代巴人就在此筑城设市;早在2300多年前就开始置县。云阳文物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列入全国文物数据库中的不可移动文物119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核验收的可移动馆藏文物达23090件(套),标本10万余件,是名副其实的库区文物大县。云阳拥有旧县坪遗址、张桓侯庙、磐石城等三大标志性人文景观。云阳博物馆珍藏文物1万余件里,分为文明曙光、巴国雄风、云盐盛世、城镇兴替、红色革命五部分,真实再现了云阳辉煌历史。云阳先后获评“重庆市三峡文物保护先进集体”“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当天上午,云阳县政府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市文化委副主任、文物局局长幸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县委副书记、县长覃昌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笙洺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双方签订了总分馆合作共建协议书。协议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藏品资源共享、陈列展览、项目建设、成果利用等六大领域联袂合作,其中包括共建“磐石城保护项目”,在云阳建立三峡库区文物风险管控中心,在云阳县博物馆设立“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站”;挂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云阳分馆;开展文博+教育、文博+研学等文化产业合作。
覃昌德在致辞中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是历史责任,也是助推发展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近年来,为让文化事业“静下来”“动起来”“活起来”,云阳大力实施“三个十”工程,即保护性修复彭氏宗祠等十处西南传统祠堂建筑,修缮串联陈家院子等十处古建筑,打造千年盐都云安古镇等十处西南传统民居村落,着力推进文物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我县与三峡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牵手联姻”,在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合作,建设三峡库区唯一的文物风险管控中心,建设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基地、文物文创产品生产基地、文物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文旅融合旅游目的地,云阳一定能成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战略合作的成功典范。
程武彦在讲话中说,近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竭力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以最大化发挥博物馆职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因地制宜提出建立“区域博物馆联合发展共同体”,这是一种为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广覆盖和资源的联合、互助、共享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联合发展方式,已得到国家文物局、中国博协和市文化委的充分肯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云阳县的战略合作,就是联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会进一步拓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云阳县政府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将成为我市历史博物馆和地方政府协同发展的良好典范。
幸军在讲话中说,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云阳县与三峡博物馆签订协议,在多领域联袂合作,必将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成为全市“馆地合作”的典范,成为传播文化、推动发展、服务社会的示范项目。希望云阳县与三峡博物馆不断创新合作机制,高效运行合作项目,为文化强市建设和实现“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希望云阳县文化文物部门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云阳打造成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合作基地。
据了解,“区域博物馆联合发展共同体”是为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广覆盖和资源的联合、互助、共享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公益共同体。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区域博物馆联合发展共同体”初见雏形。区域博物馆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断壮大,盘活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带动了区域博物馆“活起来”,实现了文物“活起来”。
县领导宋传明、杨志奇、贾晓英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