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是未来种田主体
来自: 农村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4-08-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启智代表:

让务农成为光荣职业

农村要想留住人才,就应该让农民成为人人认可的光荣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至今也没有多少年轻人想去当农民。现代农业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懂市场的复合型农民。国家必须要像培养其他各类专业人才一样,加大力度培养适应农业发展的新一代农民。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二代、三代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让全社会认识到:农民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职业,是人人认可的光荣职业;让大家,特别是农村年轻人,看到从事农业是有前途的,在农村大有可为。

 民盟中央常委赵振铣委员:

 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

应把新型农业从业者队伍建设与教育改革结合,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从政策上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改善农业劳动力队伍的文化结构,积极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尚勋武委员:

培养农村新知阶层打造规模种地新军

农业必然会走向适度的规模经营,农民也会逐步走向专业化,农业院校、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将会成为新型的职业农民或经纪人。大学生或新知阶层回乡种田或将成为趋势。现在没人种地不是因为农业本身不挣钱,而是农民占有生产资料少、就业不充分,土地集中后,农民实现充分就业,获得的回报就丰厚了。未来种地农民应该是经过中等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后,有知识、爱农业的职业农民,他们将逐步替代老一辈没有文化的农民。国家对农业中等职业院校实行免学费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在培养下一代农民。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成贵委员:

鼓励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当职业农民

培养新型农民一定要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大对骨干农民的培训,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当职业农民。近年来,北京市在1039个村每村聘任1名全科农技员,进行设施农业骨干农民培训,开展“科技套餐”配送服务等,对培育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主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何晶代表:

必须让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种地

人们一提种地,就首先想到农民,就是知识、文化水平低的人才去。我们必须扭转这样的观念,只有真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能去种地。我们在国外考察的时候发现,在国外,不是什么人都允许去种地,去经营农业,是有准入制度的,有资金、规模的限制。相反,公务员等其他职业是没有限制的。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自立委员:

着力培养现代农业从业者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呈现多样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已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还有越来越多的“非农民”,例如投资农业的城市居民、取得城市户籍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也在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者如何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成为掌握农业技术、具有专业化素质、懂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现代农业从业者的培训内容上应突出专业性,对从事不同经营内容的从业者,例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户等,应根据其专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全国委员

让种田农民“现代化”

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如果没有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农村人才就会不断被“非农化”,农业将面临专业人才枯竭的严峻形势,到那时才真的没有人种地了。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民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综合素质,即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 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