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一线观点:
来自: 摘编县《全民素质教育》2013 年16期   发布时间: 2013-07-30

1)气象科普应关注百姓生活

发言人:李泽椿,中国工程院院士

 

传播气象知识就要传播一些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气象科普。例如,在北京发生7.21特大暴雨后,如果只揪着深奥的气象科学问题,价值并不太大。这个时候,应该迅速告诉老百姓,雨为什么下得这么大?现有的预报水平能精确到什么程度?遇到这么大的雨,应当怎样做?这样的气象知识能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有实用价值的气象科普。

此外,传播气象科普还需要有针对性。例如,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对于领导来说,要告诉他们怎样从前期进行预防,提前做哪些准备可以有效减缓灾害带来的损失,但对老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灾害中逃生避险。

2)问答互动的科学传播更有效

发言人:俞涛,上海市科协副主席

 在过去的很长的时间内,人们认为科普就是把知识告诉公众。而如今情况变了。当公众的科学素养达到一定水平,他们不满足于只当听众,自然而然地萌生出参与科学的欲望和需求,对参与度的需求加深。

按照法国科学传播教授法雅赫的理论,科学传播有两种:一是准备好内容,然后在一个地方将80%的话讲出来;另一种,事先只准备很少的预定话题,而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现场回答提问。第一种模式告诉公众的是信息,只有第二种才能真正完成科学传播。

 3)构建一个“三效统一”的未来农业体系

发言人:王东阳,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生态农业就是要把农业生态中各个环节如耕地、空气、水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使其总体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期达到1+1>2的效果,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高效产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恢复及有机结合,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统一”。

4)农业生物技术突破我国能源发展瓶颈

发言人:安岩,中国农学会研究员

 石油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人争地”的原则,逐年加强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发工作。目前,以谷壳、木屑、稻草等多种生物质为原料,研发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中小型气化发电及余热发电系统。以纤维素废弃物为原料制取乙醇,甜高梁茎秆制取液体燃料,以植物油及废油等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等,这些技术的研究成功,为我国未来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 聂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