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云阳大地上,从山脚到山顶,一条条公路盘旋而上,宛如玉带环绕;从田野到溪涧,一口口山坪塘镶嵌其中,犹如明镜清澈;从村居到院落,一盏盏电灯眨巴眼睛,恰似满天繁星照亮小康路……

云阳,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拥有百多万人口的移民大县,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受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及各种条件制约,生活在秦巴山区的贫困群众,梦寐以求过上好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阳严格落实中央和市上的决策部署,打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向贫困进军的号角吹遍山乡大地,点燃人们脱贫致富的熊熊火焰,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补齐水利短板,甘泉滋养润民心

“这水干净、卫生、甜到心里……”近日,在大阳镇紫藤村,吴仰翠将水龙头轻轻一拧,清亮亮的自来水就流出来。

紫藤村是比较偏远的一个小村落,平均海拔1000米,喀斯特地貌,地形比较复杂,缺水问题一直是山里人最为烦心的事儿。“下雨满坡流,天晴渴死牛。”“洗澡当过年,身子还发痒。”这些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当地因受干旱、水源分布等影响而导致的缺水程度和水质状况。

“一直以来,全家的衣服都是背到山下去洗,洗了几十年了。特别是冬天,手经常冻得满是口子。一到晚上,裂口痛得像针刺,整夜整夜睡不着。”吴仰翠一家是吊散户,住在紫藤村的一座半山腰上。她说,以前,特别是春耕时节,村里人为争秧田水,邻里之间和兄弟之间吵架打架、手足相残、反目为愁,是常有的事。

一根水管,一头连着水源,一头连着民心。“饮水得不到保障,用水不安全,是导致因病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夏天,该村抓住县上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五大件”工程建设契机,新修山坪塘6口,安装饮用水管3000多米,全村98%的农户吃上自来水,实现贫困户自来水饮用全覆盖。

“全县今年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饮水安全功不可没。”县水务局局长唐宗林说,新一轮脱贫攻坚以来,县上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源整治、健全管护机制,努力建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水价合理、管理有序”的农村饮水保障体系。

数据显示:在2013底,全县共有36.36万农村人口饮水难,其中饮水难贫困人口12.587万人。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3483处,新安装供水管网1.2万公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同时,为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我县还快速推进水源地工程建设。三年间,先后建成4座小(二)型水库,梅峰中型水库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并实现供水,青杉中型水库年内蓄水,向阳大型水库、幸福中型水库及7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强力推进。目前,全县共整治病险山坪塘8148口,农田水利条件持续改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5座,综合治理中小河流21.5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09平方公里,大大降低因灾致贫风险,极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补齐电力短板,照亮山乡小康路

寒冷天气,对大山深处的云阳镇梅峰村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似乎来得更早了一些。“自从县上实施了电网改造后,孩子们读书学习再也不会受冻了。”该校副校长谭继军说。

“一到冬天,由于电线老化,风吹就断线,下雨就停电,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脸上冻得冰冷,手上脚上都长冻疮。”谭继军说,两年前,梅峰村小学与云阳镇的两个村还是共用一个变压器,电力负荷超重,电压不稳,学校教室的供暖设备派不上用场。

新一轮脱贫攻坚以来,云阳着力实施“暖冬计划”,对海拔800米以上的21所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进行校内外电网改造,切实解决高海拔学校学生冬季取暖难。

梅峰村实施电网改造后,村民用电与学校用电分开,更换上200千伏的变压器,更换了大功率绝缘线,实现学校和村民专变专用,学生和村民都用上安全放心电。

“电稳了,心暖了,脱贫信心更足了!”龙角镇泉水村脱贫户李兵对县上电网改造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说,自己在养殖领域摸爬滚打多年,以前由于受电力不稳或者缺电等影响,孵化的小鸡小鸭很多时候会“难产”,所以谈“鸡”就色变;现在,通过县上基础设施扶贫政策的逐一落地,村上水电路讯等设施大为改善,老百姓发展产业的外在风险大大降低,基础设施成了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我县始终把电网改造升级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落实资金配套,大力实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网升级,提高电力保障,强力推进电网攻坚。

2015年以来,云阳先后建成投运薛家沟、古木、宝坪110千伏和云峰、栖霞、高阳、平安35千伏输电变电工程,形成了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全覆盖的供电网络;投入户表改造资金2.1亿元,改造户表41.7万户,解决不少地区供电瓶颈;投资3.72亿元解决高山生态扶贫集中安置点配电设施,配电容量64865千伏安,335个村社近20万农户受益,农村用电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村村实现通动力电。

补齐交通短板,道路一通百业兴

“现在,山里通了水泥路,解决了出行难,村上买车的人多起来,产的粮食、种的水果、养的牛羊不愁销,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多了,村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凤鸣镇玉带村,脱贫户聂云秀说起近年来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那份幸福写在脸上,甜到心底。

出门不会打湿脚,家门口通水泥路……聂云秀的老伴和大儿子患有重病,老人盼路盼了大半辈子。“以前路不通,老伴半夜生病,救护车只能开到山上,还得请人帮忙,打起火把将病人抬上去。”聂云秀说。

聂云秀对路的渴望终于得以实现。“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带动农村富。”近年来,玉带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新硬化的15公里村级公路与山上县道相连,带动规模发展晚熟李430亩、柑橘1100亩,产业覆盖贫困户63户,解决当地就业87人,让更多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玉带村的变化,是云阳交通扶贫见成效的一个缩影。

云阳地处秦巴山区一隅,山大坡陡、地形多样,交通设施薄弱,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阳以改善交通状况为突破口,按照“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要求,打响交通扶贫攻坚战,围绕“两个一百、一个过半”目标,建立健全交通扶贫机制、创新行业监管方式、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聚焦深度贫困,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便捷出行问题,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2015年至今,全县累计启动实施农村公路2782.12公里,其中,行政村通畅495.2公里、撤并村通达路487.6公里、撤并村通畅路828.6公里、组级路通达93.22公里。2016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100%通畅目标,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条硬化路。2017年,为助推全县脱贫摘帽,云阳超前启动实施撤并村通畅工程487公里,实现撤并村通畅率50%目标。

“十三五”时期,云阳交通扶贫大发展,要打通对外大通道、畅通对内大循环,由“两小时”云阳迈进“一小时”云阳。总体目标是,云阳的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输水平不断提高,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加快构建三峡库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百舸争流,浪遏飞舟。美好蓝图徐徐展开,云阳人正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大步迈向新时代。

(文/图 记者 李充)

 

Copyright © 2008-2016  云阳网 版权所有  主办:云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云阳报社